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芬兰未解之谜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芬兰未解之谜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上世纪苏联挖地球,停在12262米深,“地狱之门”的说法是真的吗?你怎么看?
地狱之门的说法骗骗小孩还行,不过又是地摊杂志编造的故事。前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坑项目,是为了解地球内部,但挖掘难度太大,工程维护花钱太多停了。
地球是岩石行星,地壳大部分都是由岩层构成,又因为地球的引力,越往底下物质承受的压力越大,密度也就更高,当时前苏联虽然预测到这种困难,但他们不信邪,想要挖穿地壳,研究地壳和地幔的连续界面,借此来了解地壳运动,为地震预测、火山爆发预测收集数据,但地壳几十公里厚,越往下温度越高,即便是方式最坚硬的钻头,在地下钻一段时间就用不成了,但整个工程却还需要维护。
这就遇到困境了,钻是钻不动了,但是却得花钱维护,目的没达到钱花了不少,后来只得停止,最终深度停留在了12262米深,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个成就,虽然没达到目的,但也了解了地壳较表层的构成。根本不是地摊杂志中说的那样,什么洞底传来了凄惨的叫声,什么从里边跑出来了神秘的地底人,都没有的事。科拉超深钻坑项目的停止,是技术原因导致的,而不是神秘事件引起。
不过从另一个角度,把地底深处称作“地狱”倒也不是不可以,地下温度很高,环境幽闭,随着岩浆向上涌出还会喷发很多有毒气体,在那种环境中人是没办法活着的。
前苏联钻出了"地狱之门"?这个说本身就个笑话。以现代灵魂论者的说法,所有灵魂也是去了另一个世界,或者说另一个空间,没有人会明确地说:灵魂去到了地下。
实际前苏联钻探出12,262米的深洞的事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,它只不过是冷战时期美苏两霸之间为了表现其大国形象,塑立大国威望的一次科研竞赛而已。前苏联的这次行动在其国土柯拉半岛上进行,其目的是要与美国比试看谁能够最先钻探到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,即地壳与地幔的界限。最后前苏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克服了钻柱被卡住,钻头脱落等困难,并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时间,把钻洞钻探到地下12,262米的深处。据说最后被紧急叫停,而官方也没有作解释。
就是这个所谓的紧急叫停的行为,被人们渲染出离奇的故事,说是苏联人钻到了"地狱之门",并被好事的媒体将其描绘得似乎有板有眼。当时有一家芬兰媒体就刋出了一则报道,报道说有一位参与过钻探工作的名叫狄米尔•阿撒戈夫的地质学家说,当他们钻到地下一万多米处时,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,并监测到从那深深的地下传来一阵阵奇怪的声音,疑似无数的人在下面哀嚎哭叫,声音凄厉悲惨,好像是打开了一道地狱之门,听到了身处那里的鬼魂发出的痛苦哀鸣。
这样的报道肯定会引发人们的联想,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,更容易敲击人们好奇而敏感的神经,让人浮想联翩,敷会出一些离奇生动的故事。其实,只要我们多增加一点科学知识,诸如此类的事情就扰乱不了我们的视听。
就说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吧,它是1909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经过研究发现并提出的。这位地震学家根据一次强烈地震,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面下33千米处发生折射现象,于是他认为,这个发生折射现象的地带,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物质的分界面。后来在1914年,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在一次地震中,又发现了在地表下2900千米处,纵波的传播会突然变慢,横波则完全消失,他认为这说明在那个地方,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的物质分界面。后来人们就将他们确定的两个界面分别命名为"莫霍面"和"古登堡面"。今天我们就是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界,来划分地壳、地幔和地核这三个圈层的。
地核温度极高,压力极大,最高温度达6880度,压力为每6.5平方厘米为2200万千克,是地表大气压的330万倍。地幔层是一个软流层,是缓慢移动的,火热的岩浆可能就发源于此。地壳层是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,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。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,陆地部分比海洋部分厚;地幔层从地壳下层至2900千米处;地幔以下就是地核。这些是基本的地理知识。我们知道,地球不是一个空壳,是一个实体,那里哪有死魂居住的地方啊,更不要说什么地下传来鬼哭狼嚎了。
所以,所谓的前苏联挖到"地狱之门",是一个荒唐的谣传,没有任何可信之处。其实当时美国钻探的那个洞,只钻到4000多米就停止,具体原因官方也没有说明。大概是顾及大国的形象,认为不值得为这种荒唐的举动作什么解释吧。我想俄罗斯官方不作解释,也是同理。
世界仍有许多未解之谜,地中心真的就只是熔炎吗?有没有可能地中心生活着一群我们没有见过的生物——比如地心人,他们比人类更加完美,强大,苏联不敢打开这扇门,于是又悄悄的关上了呢?
二战时苏联能守住莫斯科,是因为自身的能力还是美国的支援?
其实这个问题不就是想对比一下苏德两国在战争初期的实力嘛,在战争初期德国的攻势确实是势如破竹,苏联红军在面对希特勒的虎狼之师时表现得不堪一击,直接被纳粹军队平推到了莫斯科,那么问题来了,苏联究竟能不能仅凭自身实力保住莫斯科呢?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对比一下苏德两国的实力!
1.苏、德两国的实力对比
▲苏联工业规模
对于德国的工业实力,我个人觉得主要优势在于水平上,而苏联的工业实力则是在于规模上,说白了,就是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别,我们都应该了解,二战时期德国的工业水平在世界上也是拔尖的,但是,从整个二战时期的战争形式来看,我觉得苏联会具有更大的战争潜力,为啥?我们从德国的“闪电战”战术就能看出来,德国军队追求的是速战速决与斩首行动,因为德国是一个内陆国家,战略***的丰富性就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战争形式,至于苏联的国土面积有多大想必大家也清楚,所以打持久战的话,吃亏的肯定是德国,哪怕是加上后期的仆从国,德国具有的优势也不大。
2.战争初期的苏联
▲苏德战争的战况惨烈
然后我们来看看苏德战争,在战争的初期,面对德国迅猛的攻势,苏联几乎是毫无抵抗之力的,可以说是节节败退,也因此造成了苏联红军的大量伤亡以及物资损失。尤其是在战争开始的那年,即1941年,苏联红军就折损了300多万人,工业产值损毁过半,军工方面的生产可以说是被打残了,例如各种用于制造武器的精密零件、有色金属以及滚珠轴承等都趋于停产,这些工业材料可都是用来制造各种重武器的。所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,苏联对于德国的突然袭击既没有准备也没有能力抵抗,完全就是处于一种被打蒙头的状态,以至于战争开始后一路溃败,直到第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,苏联红军才遏制住了德军的进攻势头,开始了反击的攻势!
3.盟军起到的作用
▲诺曼底登陆
至于盟军对德国攻势的影响,我个人觉得还是挺大的,当然,德国喜欢自己作死,贸然的多线作战也是导致后面力不从心的原因之一。而对于整个苏联来讲,盟军带来的各种技术以及物资的支持,确实是极大地缓解了苏联红军在面对德军时节节败退的窘态,对苏联军队以及国家本身各方面元气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。但是,盟军的援助是到了1942年才开始起作用的,但是这一年开始,苏联本身的军工生产也已经开始慢慢恢复了,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,苏联一系列的战略反攻也拉开了帷幕。虽然其中盟军对德国的牵制作用也很大,比如诺曼底登陆战、对德控区域的战略轰炸、封锁德国的贸易线等,还有就是帮助苏联的很多重要工厂恢复生产,但是起码莫斯科战役中苏联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实力撑住的!
因此,从时间线上去分析,莫斯科保卫战时苏联受到盟军的帮助是很有限的,盟军的作用更多的是在1942年之后对苏联国家恢复生产起到了***以及技术上的支持,所以,苏联完全有能力自己守住莫斯科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芬兰未解之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芬兰未解之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