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泡泡兵探索科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泡泡兵探索科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现代战场条件下,炮兵是单炮作战,还是排,连或营集群作战?
现在战场条件下,炮兵当然还是以集群作战为主,但规模相对以前会小的多。
炮兵以集群作战为主,并不是说要把炮集中起来使用,这个是要特别注意的。
一、现在信息条件下作战,部队的机动性将进一步提高,战场的跨区域性,武器的杀伤性威力增大,要求炮兵作战模式要与之相适应。这些要求下,火炮普片从牵引式向自行火炮发展,要求能在行军状态快速转入战斗状态,并能做到快打快撤。这种状态下,向传统战争那样,大规模预设炮兵阵地,以师团营一级的炮兵部队对敌开火,已经很难想象。
二、可以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现在火炮的机动性,威力性、快捷性提高了,但反火炮雷达也在快速发展。就以美国的 AN/TPQ-53 炮兵侦测雷达来说吧,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两辆车4个操作员,架设只需 5分钟,撤收 2分钟。
反抱兵雷达获取目标约10-60秒,野战炮兵营目标保障连准备时间:35秒,连/排准备时间45秒(模拟电路系统)或35秒(数字化系统)、火炮准备时间:30秒。通过数据链,数据直接传送到己方反击炮兵的电脑里面,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施行打击。
美国杂志给出了美国野战炮兵的理论反应时间:2分钟(但这只是理论时间)。在我军相关演习中,一般炮兵阵地的生存时间是5-10分钟。这种短的时间,哪里有时间给你摆布大规模的炮战。
三、现在战场侦查手段日益丰富,可以说发现即打击,打击即毁灭。哪一方能够快速的掌握战场动态,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,让自己立足于不败之地。
发达国家的军队,天上有卫星、高空有各种侦查飞机,大型长航时无人机、炮兵还可以自行发射校射小型无人机、甚至发射“特种侦察炮弹”。那种老式的派出侦察兵到敌后方侦查,利用己方坐标和敌方坐标,以及三角函数等,来测量出我方火炮阵地与敌方火炮阵地的距离,引导自己炮兵进行精准打击的老式方法,不能说无用,但已经效用大减。
如果这时还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搞炮战,把火炮一排排的并列在一起,那等于给人家提供高价值的目标,很容易受到敌方:空中飞机,远程巡航导弹、中短程弹道导弹、火箭炮等的覆盖火力打击,被人将集中的炮兵阵地“一锅煮”。这种华而不实的打法在很多军事题材的***剧中大量出现,千万不要被忽悠了,像朝鲜军事演习中万炮齐发更是搞笑。
四、先进国家的信息化部队,数据链建设已经发展到单台装备可以共享信息,互相传送信息,并可以给指挥系统传送及时的战场图文信息。这给指挥机关统一下达打击决策提供了便利。
看任务——但是“单打独斗”的场景一般看不见了。哦,对了,像辽沈战役那样的大规模集群作战也应该不会再出现了……
比方说你要拔除一个点,通常会以营一级单位执行。一般的威慑任务也不会出动更多。
得益于航空兵与其他覆盖式火力的发展,炮兵更多的是“距离优势”加“发射速度”优势。我能够更近距离上最短时间打出最多***,形成足够的火力密度……有人说炮兵可以为其他远程火力所替代,其实炮兵的距离优势不可或缺啊。
还是排,连或营集群作战的。
远程炮兵部队主要的作战任务,是摧毁或压制敌人的炮兵火力。不过,反炮兵作战一直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需要全部的炮兵作战体系,例如先进的侦察系统,快速反应的指挥系统,多用途的***,准确而强大的火力,轰击敌人的炮兵阵地。而敌人的炮兵则利用迅速的展开撤收,灵活机动的战术,坚固的工事,来对抗反炮兵火力的打击。在远距离歼灭敌人的一个炮兵连,要比打掉敌人的一个步兵连困难得多。
有技术统计显示,在进行反炮兵作战时,具有现代化指挥系统的我方地面炮兵,要想有效压制敌方一个拥有装甲防护的自行火炮连,通常要发射400发以上的155毫米口径的高爆榴弹,这意味着需要动用一个18门的炮兵营进行三轮8发急速射。如果是手工操作的技术水平的传统炮兵,则耗弹量更大。
在1986年,南疆战火正酣,我八里河东山55号阵地作战,我军的远程炮兵部队***神威,以一个步兵师直属的炮兵团参战,以122毫米榴弹炮、160毫米重型迫击炮,以及团属的100毫米迫击炮、107毫米12管火箭炮、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全部火力轰击越军,压制了战线对面越军2个炮兵连的12个浅近纵深的炮兵阵地,最后歼灭了这两个越军炮兵连。此战,我军炮兵共发***弹3000余发,平均歼灭一个越军炮兵连就需要发射1500发炮弹。
造成这次战斗耗弹量较高的主要原因,是我军在80年代中期的主要炮兵侦察手段比较落后,还是以人力和光学侦察,声测侦察,以及炮口闪光定位侦察为主。声测仪是一种很古老的侦察设备,广泛地应用于地面炮兵的侦察部队,至今仍是很多国家的重要炮兵侦察仪器。可通过三角定位法,测定敌方的炮声,标定敌人的炮兵阵地,可用于远程反炮兵作战。
其实,最早的声测仪器,是雷达发明之前用于防空作战的,后来在防空领域被淘汰了,才被炮兵部队使用,用于地面炮声测量。
炮口闪光测定主要用于夜间炮兵侦察,通过光学仪器探测敌人开炮时出现的瞬间闪光,迅速发现和定位。建国后,***先后发展了多型炮兵声测仪和闪光定位仪,到了1980年代早期,国产的声测仪的侦察距离达到20公里,声测哨阵列的正面展开宽度达到10公里,定位精度达到100米至300米,与炮口闪光定位仪配合,可以同时测定20个以上的敌人炮位。直到后来有了新型炮兵侦察雷达,声测和闪光测定设备才陆续退役,主要转向出口。
新世纪以后,中国炮兵的远程侦察手段有了显著的进步。不久前,中国陆军在云南边境附近的炮兵演习,演习中,出动了国产的新型中程炮侦雷达,我国的国产704A中程炮侦雷达,可以看做是美国AN/TPQ-36雷达的改进型,侦测距离达到25公里,定位时间8秒左右。这种雷达主要装备合成旅炮兵营的作战支援连。我军的炮位侦校雷达仅用8秒钟就准确地锁定了“敌方”的炮兵阵地,随后榴弹炮集群就进行了准确地齐射,此时“敌方”的炮弹还在空中飞行,尚未落地。这一反应速度,与美军现役的炮兵定位雷达相当,
我军针对拥有预设掩体的敌人炮兵阵地进行的反炮兵作战,通常首轮射击会装填杀伤爆破榴弹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爆榴弹),用于破坏敌人的火炮掩体,毁伤敌炮兵的技术装备。随后,会跟进发射空炸榴弹,用于打击敌人的炮手,杀伤敌人暴露有生目标。这两种炮弹会交替使用,最后对敌人实施通杀。
在理论上,炮兵通过技术手段侦测定位以后,再通过自动化指挥系统,有大约20秒的时间,已方的反击火炮就能开火。但实际上,反炮兵作战的火力在敌人阵地上炸响的时间,要远远超过20秒。***设按15公里的交战距离,光是双方炮弹的飞行时间相加就有快1分钟了。所以,目前最先进的反炮兵火力的总反应时间,在1到1分钟半之间。也就是说 ,在双方对抗激烈的前提下,己方炮兵打完1分钟,就应该赶紧跑路。
很多情况下,反炮兵火力还需要进行多次打击,以短促急袭射击为主。敌方炮兵的机动性能弥补防护性的不足,有时候炮兵跑出去百十米就安全了。所以,如查明敌方目标已经转移,还要重复进行侦察-定位-急袭射击的过程。这就像是猫捉老鼠的游戏。
如果远程炮兵掌握了精确制导***,上述的作战就简单多了。有统计表明,已方炮兵打击一个敌人的合成营的坚固支撑点,敌人的兵力包括10辆坦克或步兵战车,6具反坦克导弹或无后坐力炮发射阵地,10~20个土木掩体和射击工事。要求歼灭敌人60%位于掩体内的有生力量,使用传统炮兵需要3个炮兵营的54门152毫米以上重炮进行多次集火射击。而使用半主动激光制导的152毫米炮弹,末端打击精度在1米以内,只需要一个炮兵连6门炮,以及前沿观察所的激光目标指示-测距仪的配合,每门炮发射5枚激光制导炮弹,就可以一次搞定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泡泡兵探索科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泡泡兵探索科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